信息技術如何促進教育變革(3)
MOOCs面臨的挑戰:
“以學習者為中心”如何落實?
即使一些探索者并不完全認同以上觀點,但“慕課”發展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巨大挑戰,卻是共識。
李志民認為,以下這些挑戰值得思考:大學是否能提供足夠規模的優質課程資源?學分認可可否實現由本校學生帶頭?盈利還是非盈利?商業模式如何運作?在線學習的文化如何建立?考試與評估如何更權威?新的教育管理評價體系和證書如何被社會廣泛接納?
李志民說,若“慕課”想在中國發展,決策者的重視程度、課程的豐富程度、教師的觀念轉變和技術應用能力、運營商之間互聯互通等需要得到突破。
伊萊·布林德認為,“慕課”國際化學習的特點,是“慕課”的優勢,也是一種挑戰。“MOOCs雖然起源于美國,但60%左右的用戶來自非英文國家,30%的用戶來自發展中國家。這給更多人帶來了新機會,我家鄉一名學習中國歷史專業的學生,此前無法想到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學習到北京大學的課程‘中國歷史’。”伊萊·布林德說,“不過實現國際化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生交流,如果不同母語的學生在語言交流上有障礙,則需要我們在平臺上做出更多努力。”
“每個公民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中,所需要的遠程教育和開放大學服務是什么樣的?”北京開放大學校長胡曉松說,“我們近期做了一個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公民在學習當中希望體會到老師、同學是充滿活力的,在課堂的交流中能感受社會的感召力,能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知識經驗與精神生活,最關鍵的是,這種學習對工作崗位轉變、追求專業發展有幫助。”
鑒于此,胡曉松提出的有關遠程教育的一些思考或許也適用于“慕課”面臨的挑戰:國際上有成功經驗,但是我們的市場化夠嗎?對于這種新的需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能滿足嗎?以學習者為中心,怎么落到實處?
“教育信息化的高成本、教師的選擇、界定教育質量及對教育過程進行評估也存在難點。”苗逢春說。
如何以多種形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
MOOCs面臨的挑戰不僅來自自身發展,也來自在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改革上,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其他新鮮經驗。大西洋郵報曾有文章這樣寫道:“我們不要將MOOCs作為高等教育唯一重要的實驗。”
萊瑞·約翰遜介紹,一些業內人士提出了“反轉慕課”的概念,并做出了實踐。由美國10所大學組成的聯盟宣布了一項在線課程實施計劃,在這個項目中,“反轉”的指向是“大規模”的概念。該項目提供小班報名和學分認證課程,拒絕提供大規模招生。來自任何學校的學生都可以報名學習和繳費。參與項目的大學包括布蘭代斯大學、杜克大學、埃默里大學、西北大學等。
在“反轉慕課”的各種探索中,新媒體聯盟(NMC)與惠普等專業機構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組成一個“反轉慕課”的全面戰略聯盟,為科學、工程和數學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在線課程。同時,這一聯盟還建立了一個旨在注重規模、聚焦教育創新和使用媒體來促進學習的模型,例如,通過Facebook(創辦于美國的社交網絡)展開教學的一門關于社會媒體的課程。
美國網絡解剖公司則在使用高科技支持更有效教學和學習上進行了嘗試。這一公司領先開發互動式身臨其境的3D軟件。產品包括網絡解剖學、虛擬人類尸體,在國際范圍用于支持醫學院“教學”和3D網絡教學,一系列的虛擬解剖和模擬因果關系用于支持中小學教學和學習。在美國,這一嘗試已經是國家試點項目的一部分,該公司一直參與許多項目來試用3D技術、互動式白板,采用身臨其境模式、互動式軟件來研究和衡量這些技術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該公司總裁Richard Neil Lineback介紹說,學生有強烈的視覺和動覺學習偏好,通過使用3D圖像,學生興趣顯著增加。在一項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奧古斯塔納學院研究院使用網絡解剖程序研究互動式3D課程中,研究小組是前醫學院學生。研究發現,這種互動式課程使學生的記憶力增加了33%。
麻省理工學院也進行了類似的技術創新嘗試。據北京開放大學新近出版的《2013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顯示,該校采用虛擬實驗室技術,吸引學生開展投入性學習。借助網絡虛擬實驗室,學習者即便在家里也可以借助虛擬體驗,獲得類似真實實驗室的操作實踐。虛擬實驗室還特別強調學生的即時反饋,并對學生輸入的數值進行在線評價,給教學組織者提供反饋信息,使管理者隨時了解學生的基本需求和學習狀態。
在關于“慕課”的各種聲音中,有一個事實可以肯定:作為一種新事物,“慕課”不會只迎來掌聲,而是將面臨發展中的困惑、爭議以及挑戰。但是,它在促進我們對于課程資源提供、教師角色和學生體驗方式及其成就評估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慕課”的出現不僅給學習者帶來了更多元的體驗與選擇,其全新的教學形式和以學為本的價值取向也給我們規劃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改進方向。
正如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論壇上所言:“當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育的影響不僅表現在新技術與手段的運用上,而且為教育的發展帶來更新的理念和動力,使教育內容、方法和模式發生深刻變革。”郝克明表示:“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新一輪教育改革的強大動力,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借鑒MOOCs經驗,加強自主開發,以多種形式和途徑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實現教育模式和方式創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教育之星)